第二,勇於向父母表達。如果小朋友遇到一些情況後,主動告訴父母,這證明父母給予他很大空們。他們不怕被父母責罵,更認為父母會給予一個正確的方向,教他們怎樣做,又很接受他們做錯的行為。所以小朋友慢慢在安全網下,會做一些父母覺得正確的事。父母和小朋友的溝通很重要,我們要建立大家和諧的關係,就要給予他們信心。無論他們發生甚麼事,都很勇敢地跟父母分享剛才發生的情況或感受,這是很重要的。
第三,具有自信心。我們如何看得出小朋友有自信呢?若小朋友每做一件事前,都要先看看父母,從父母眼神得到肯定才做。在這個情況下,小朋友明顯未夠自信,因為他不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怎樣做才是錯誤。
當小朋友在不同情況下都能自信地完成一件事,父母看到可以先給予肯定,然後才慢慢告訴他,其實他剛才這樣做是對還是錯,這樣久而久之就會建立小朋友自信。他們會知道不是每次做一件事都一定要對的,只要有信心,可以先嘗試去做。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提點小朋友,慢慢就會建立了小朋友的自信。
第四,備有同理心。若小朋友很多時都具有同理心,例如看到小朋友跌倒,他會過去扶起小朋友;看到婆婆過馬路時,他會想扶婆婆。他這麼有同理心,代表父母平時在日常生活中都帶了這個訊息給他,這是一對非常稱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