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家長園地

開放式提問有助提升幼兒聯想力

撰文: 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很多家長希望可以提升幼兒的思考能力,其實只要父母適當地引導子女把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串連起來,再提出引導性的問題,就可以讓他們有意識地思考眼前所見到的事物和相關的知識。例如小朋友看到蘋果的時候,讓幼兒想想有甚麼物件亦是圓形或紅色的;聽見雀鳥的叫聲,幼兒會想到甚麼動物也會飛。

多向子女提出沒有限制性的問題

當家長向幼兒提出發問時,切勿強迫他們回答或要求一個確實的答案,甚至毋需他們馬上回答問題,因為他們可能還在聯想中。家長不需提出有任何限制的問題,可以隨意地想起甚麼就問甚麼,例如筷子像甚麼物件,甚麼人和學生一樣要穿制服。除了讓他們多思考之外,家長亦可以與子女一起思考和討論,藉此當作親子活動,有助增進彼此的感情。

除了個別發問,家長還可以讓幼兒與兄弟姊妹或朋友一起回答問題。對於能力較高的幼兒,父母可以讓他們回答多些不同的答案;能力普通的小朋友,可以回答少一些的答案;能力相對較弱的,家長可以透過適當地提示和示範來引導他們回答。

父母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問題

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找出可以提問的問題,甚至可以嘗試問一些有想像和討論空間的問題,好讓子女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聯想力。例如父母可以問子女戶外有甚麼東西是圓形的、家裡有甚麼東西是用鐵做的、有甚麼食物是紅色等。反而一些有確實和肯定答案的問題,例如數學題(1加1等於多少),我們一般稱這些問題為「封閉式問題」,由於只有特定答案的問題,其實對提高幼兒的聯想力沒有太大幫助。

事實上,創意聯想是應該從最小的事情開始推想,這樣才是訓練幼兒聯想力和思考力的好方法。所以家長們不妨由今天開始,提升幼兒的聯想能力吧!

分類
家長園地

口部肌肉發展要訓練 為語言能力奠基礎

撰文:言語治療師郭子欣

每個幼兒的語言能力都不同,有些小朋友我1歲多便能講出不同單字,2歲便能說出句子,與人溝通。但有些小朋友的語言能發展則較慢,事實上口部肌肉發展對進食及語言能力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家長可以不同小遊戲,訓練小朋友口部肌肉,為其語言能力發展打好基礎。

口部肌肉包括面頰肌肉、唇部、舌頭及下巴的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以及進食經驗轉變而不斷進步。口部肌肉的力度、控制、靈活度及協調性更是影響幼兒學習說話的重要因素。

幼兒日常進餐過程其實是很好的練習機會,但有些個案卻是因為經常進食細碎甚至糊狀食物,而導致咀嚼能力未能正常發展,既影響進食,亦影響語言發展。常見的情況如流口水及發音不清晰或準確,所以口肌問題必須正視。

以下是一些訓練口部肌肉的簡單小遊戲,希望能透過有趣活動改善小朋友口肌能力,為語言能力發展打好基礎。

吹氣練習

玩法:

首先預備一個盆,家長及小朋友面對面,把盆放在二人中間。然後加入半盆水,把一隻紙船放在家長的一邊,船內放上小朋友喜歡的食物或小禮品(如:貼紙等)。家長先把紙船吹向孩子的方向,小朋友便可以拿走船內的食物或小禮品,如果小朋友想再獲得食物或小禮品,必須把船吹向家長的方向。

透過這類吹氣練習,能加強舌頭向後縮以及圓嘴的能力,加強下顎的穩定性和控制度,以提升說話清晰度。

咀嚼練習

玩法:

把較硬身的蔬菜或水果(如:甘筍、青瓜、西芹和蘋果等)切成條狀,長度及粗度如食指相約。家長拿著蔬菜條的末端,然後把食物放到小朋友的大牙中間,以鼓勵小朋友運用大牙咀嚼。家長需要固定食物的位置,當孩子咬一下,家長便將食物推入一下,直至小朋友把整條蔬菜條吃光為止,左右兩邊交替練習。家長可因應小朋友的能力,調節食物條的粗幼長短及軟硬度。

咀嚼時需要嘴唇、舌頭及下顎等等的口部肌肉互相協調,而語音發展也是透過不同口部肌肉的配合發出不同的語音,所以咀嚼訓練有助改善發音清晰度。

分類
家長園地

你也害怕接聽學校電話嗎?

撰文:協康會青蔥計劃心理學家團隊

在家長的會面中,黃太說她很害怕接一些稱呼她「黃太」的電話,皆因多半是兒子迪迪的班主任打來,每次都離不開投訴迪迪上課時的異常行為,不是經常離開座位,便是騷擾同學上課。難得他留在座位上,以為可以安靜下來,惟不消15分鐘,他又再活躍起來,搗蛋的行為接二連三再來。最令老師頭痛是,迪迪在課堂裡的專注力明顯地比其他同學弱,他無法長久地專注課堂,連同學咳嗽或低聲說話的聲音足以令他分心,尤其是一些比較沉悶的課堂,他的專注力馬上如坐滑梯般急速下降。

迪迪亦是一個很衝動的孩子。曾經有一次坐在鄰座的同學不小心踢到他,他便立刻以拳頭作報復。他說話時亦不加思考,因而常常令到身邊的人感到非常難堪。久而久之,不但令很多老師不喜歡他,連同學都非常厭惡他。因此,迪迪在小息時,往往都是自己一個人。迪迪每天回家都向媽媽投訴他很不開心,因為沒有同學願意和他玩,媽媽每次聽後都覺得很心酸。媽媽每次都耐心地跟迪迪傾談,希望他會從中領悟自己的錯處而改過,但學校投訴的電話,仍然是從不間斷。

相較一般同齡的兒童,迪迪的專注力較短,而且異常好動,行為問題又多,加上很容易衝動,他可能是一名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的孩子。家長若發現孩子有同樣的表徵,應盡快尋求評估及協助,因孩子愈早得到協助,他們在學習及社交上遇到的困難亦會相對地減少。

分類
家長園地

認識常見的學童傳染病

撰文:趙長成醫生

香港的天氣時好時壞,加上小朋友的抵抗力較弱,因而容易染上各種疾病。而且孩子在上學時會與同儕一起學習和遊戲,所以令傳染病更很容易在學校傳播。所以家長必須對常見的學童傳染病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為孩子做足預防措施,避免他們感染傳染病。

香港的學童傳染病可根據傳播途徑分成以下幾類:

經飛沫傳染

孩子吸入患者打噴嚏、咳嗽、吐痰或說話時所噴出的飛沫,或接觸沾有病原體的物件後,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口部,令病毒進入體內,從而感染傳染病。常見的有上呼吸道感染(即坊間常指的傷風咳嗽)丶流感丶手足口病等。

經接觸傳染

即病毒經直接接觸患者的身體,如皮膚接觸等,最常見的有手足口病。

經空氣傳染

病原體能在空氣中浮游一段時間,毋須經接觸,便可由呼吸道進入人體內,常見的有水痘和麻疹。

由衛生環境引起

有些傳染病因個人衛生處理不當而引起,如「尿道炎」或「胃腸炎」(即坊間常指的「腸胃炎」)。

 

處理方法

當孩子患上任何傳染病時都不應上學,一來孩子可能在學校惹到更多病毒,或令他的抵抗力變得更低;二來為了公眾著想,避免傳播病毒,所以家長應讓孩子在家好好休息,待病癒後才上學。另外,家長可為孩子及早做好預防工作,例如讓孩子注射預防疫苗,包括流感或水痘等,注射後可有效預防病毒。

家長要教導孩子,盡量避免接觸患有傷風咳的同學,同時勤洗手,適當使用消毒洗手液,保持個人衛生;亦要教導他們不要共用水杯及餐具,避免交义感染。

如果學校懷疑有人患上傳染病,老師應提醒患者戴上口罩丶打噴嚏及咳嗽時用紙巾蓋咀,同時盡量隔離該位學生及妥善處理分泌物,並通知家長帶他看醫生就診。

分類
家長園地

學好3招,想小朋友聽指示其實唔難!

「點解你咁唔聽話?」、「你睇吓阿邊個個小朋友幾乖」,有沒有覺得以上說話似曾相識?小
朋友「唔聽話」,是很多父母想解決又解決不了的問題。部分父母會選擇責罵,令親子關係變
差,部分父母選擇放手不管,但又怕小朋友「愈大愈壞」。
想小朋友健康快樂成長,又能夠適當服從指令,其實不難,關鍵就在於父母手中。
1.不要轟炸式提出要求
將心比己,假如你一回到公司,上司就向你提出十個工作要求,你也會變得心情欠佳。然後你
會苦惱應該先做哪件事,又可能會覺得工作太多,壓力大增。小朋友也一樣,同時接收過多指
令會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亦未必有能力分出指令的優先次序,於是索性「當聽唔到」。家長
應該等小朋友先完成一件事,再吩咐第二件事,而非一口氣把所有要求說出。
2.不要用詢問語氣
有些家長喜歡用詢問句下指令,例如「食完飯不如自己打掃番好唔好啊」。對小朋友來說,這
個不是一個指令,而是一個疑問,是可以選擇不做的。如果家長是想小朋友飯後自己收拾碗筷
,應該直接說「食完飯要自己打掃番」。

3.選一個大家都專心的時間
甚麼時候提出指令亦是一個重要的學問,有時小朋友在看電視或打手機時,你提出的指令他可
能根本沒有聽到,只是反射式的「哦」、「好」,結果當然就是忘得一乾二淨。家長可以等小
朋友看完電視,或直接要求小朋友給予自己一分鐘時間,確保小朋友有聽清楚自己的要求。此
外,家長在提出要求時,亦應放下手上的其他事項,給小朋友樹立與人對話要專心的榜樣。

分類
家長園地

遺傳或不良生活習慣會令小朋友易有散光! 附 3 個治療散光的方法

散光會令視力模糊或扭曲,影響視力。小朋友患上散光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但亦有機會是因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例如:在燈光不足環境活動或躺着看書,都會形成散光。立即了解小朋友患散光的症狀、治療及預防方法。

散光的定義

散光是一種普遍的屈光不正問題。正常的角膜是正圓的半球體,而散光的角膜則是橢圓的;當角膜或晶體不能平均地把來自各方向的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影像模糊或扭曲,便會形成散光。

規則散光 VS 不規則散光

散光主要分為規則的和不規則的。

不規則散光:

不規則散光指角膜形狀不規則地彎曲,使光線散射四方而不能在視網膜上聚焦,形成影像差距。

規則散光:

規則散光指角膜弧度在某一方向與它的垂直方向不一致。角膜弧度不一,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的不同位置,造成不同類型的規則性散光,包括:

1. 近視性

一條主要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另一條聚焦在視網膜前;或兩條主要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但聚焦的位置不一。

2. 遠視性

一條主要光線聚焦聚焦在視網膜上,另一條聚焦在視網膜後;或兩條主要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後,但聚焦位置不一。

3. 混合性

一條主要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另一條主要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後。

如果患上散光,小朋友會有咩症狀?

1. 視力下降:散光通常會導致視力模糊或扭曲,對看遠和看近的事物都有影響。散光度數較淺時,或不太會影響視力;但若程度加深,視力會明顯下降,嚴重時還會出現重影。

2. 眼睛疲勞:眼睛因想看清景物時,睫狀肌用力,可能導致眼睛疲勞。嚴重時會引起頭痛、眼睛及眼眶疼痛等不適,對日常生活有一定影響。

散光成因

1. 遺傳

散光其中一個主因來自眼球先天形狀,這可能與遺傳有關。當眼球長得不夠圓,光線便無法在視網膜同一位置上聚焦,便形成散光。先天性散光可能會隨着眼球發育而逐漸減少。

2. 不良生活習慣

後天因素導致散光,機會率很低。有報道認為長期用眼姿勢不當,如:經常在燈光不足環境活動或躺着看書、瞇眼和揉眼等,壓迫角膜令角膜弧度改變,導致散光度數增加。

3. 眼睛曾受傷

另外,少數人可能患上角膜創傷,如:潰瘍或外傷等。痊癒後產生的瘢痕有機會造成角膜不平滑、弧度不一的情況,因而形成散光。

檢測散光的方法

若發現小朋友難以看清遠近景物,或經常感到眼睛疲累,應及早預約眼科專科醫生進行視光及全面眼睛健康檢查。

不少眼科診所/醫院、公司/機構都有為兒童提供一站式的眼睛健康方案,方案可能會包括以下幾項服務:

● 全面檢查(附有詳細報告)

● 由視光師建議的近視控制方案:近視控制鏡片及鏡架/夜戴角膜矯形鏡(Ok 鏡)/日戴軟形近視控制隱形眼鏡/阿托品眼藥水等

 

 

3 個治療散光的方法

1. 眼鏡或軟性隱形眼鏡

透過鏡片讓光線正確折射,並聚焦於視網膜上,矯正散光

2. 硬性隱形眼鏡

晚上睡覺時配戴硬性隱形眼鏡,讓鏡片調整角膜弧度,早上取下後便能擁有正常水平視力。這方法常用作控制兒童及青少年近視、散光增長。

3. 激光矯視(只適用於成人)

年滿18歲、散光度數穩定的成年人可考慮做激光矯視手術矯正散光。

由於年齡、眼睛適應情況人人不同,矯視方案因人而異,矯視前,應進行詳細眼睛健康檢查及諮詢眼科專科醫生,以尋找最適合的矯視方式。

分類
家長園地

父母教導孩子從小學習成功

撰文:註冊教育心理學家彭智華
香港從以工業轉型至服務業,社會的行業不斷更替,令青少年對於前景感到十分無奈。有些年
青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要想做什麼職業,假若他們在中學或大學選錯了科目,對他們的前
途添上更多迷茫。有見及此,教育界已開始著重學生的生涯規劃。
學生的青春是無價的,時間更是寶貴的資源,在我們成長過程中,進行生涯規劃有如國家的投
資,不過,青年人所投資不是金錢,而是時間,他們應該投放在那一個地方呢?
青年人在生涯規劃時,考慮投放時間的重點是最關乎個人的興趣及能力;能力是一個人可以做
得到的事情,是可以被客觀評估或考核的,更可以與工作所需的條件對比,究竟是否符合?
興趣是一個較為個人主觀的事情,需要從個人感受或意願出發,有時難於以客觀標準來評定,
是因人而異的;年青人的興趣可能被他們的家人背景、學習經驗及社會氣氛所影響,可以透過
個人訪問得以了解!
考慮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是他們生涯規劃的兩大變數,兩者合共可以簡單分為四類:
第一類:

是他們可能欠能力或興趣,或糊里糊塗地選擇了一些自己沒有能力或也沒有興趣的科目及職業
,他們日後的前路肯定是痛苦萬分的;雖然現階段沒有確定的興趣或能力,也並不代表永遠沒
有,因此最急需家人及教師啟動他們的心態,從現在開始發掘自己的興趣或能力。
對於此問題,解決的方法就是嘗試不同方面的事物。學校可以與不同的行業合作,建立長遠合
作關係,以便日後學生可以到這些機構實習或學習。借助這些活動,學校可以讓學生早一點理
解日後可能面對的行業,亦可以從中找尋自己的興趣及能力。同時,可以減低他們投入社會時
的無助及迷茫感。

第二類:
是他們有興趣但欠缺足夠的能力,這一類學生已比第一類進步;他們可能對某些學科或職業感
到興趣,但他們的學習能力與之有明顯的落差。例如,學生看了電影很想做醫生,拯救生命,
可是他的理科成績很差;或是學生想做老師,教育下一代,可是他的說話或語文水準不足。或
許,這類學生可以透過「將勤補拙」,為了自己的興趣不斷下苦功,提升自己的能力去達到目
標,但他們必須有心理準備,將來會面對很大的壓力。
動手動身去參與,亦可以打破學生們受媒體或家人所影響,而對某一行業產生的一些誤解。舉
一個例子,電影中的精神科醫生好像只跟病人聊聊天就可以有豐厚收入。這看似是一份非常好
的工作,背後卻要做很多的文書工作,把與病人的交談過程,進行分析及診斷,並不是談天過
後就完事。而參觀及實習等等,正正可以令他們真正體驗一下自己腦海中幻想的生涯規劃,是
否真正符合其興趣。因此,在生涯規劃中,應該把時間投入在不同的參觀及體驗中,從而驗證
自己是否可以做到所計劃的生涯。

第三類:
是他們有能力應付但沒有興趣維持。這類別的學生與第二類學生剛好相反;他們在生涯規劃上
,很大機會被自己的成績帶動自己的選科或職業,例如:數學成績理想,便在大學選修會計,
又或語文成績優秀,入讀大學的語文系,然後當了老師,但可能自知選擇了一些有能力但沒有
興趣發展的前路,將來可能欠缺自發性或動力堅持下去。
外在環境如家庭或學校,也是影響此類學生發展興趣的其中一個可能性。試想想,一個學生想
做一個藝術家,他的藝術天份高而且興趣濃厚。可是,在香港這個著重商業的社會,他所能發
展的空間就會少之又少,興趣自然減少。因此老師及社工們需要對大氣候有敏銳的觸覺,了解
不同行業的特性,營造氣氛刺激學生的興趣。

第四類:
是他們已找到自己有興趣又有能力修讀或鑽研的事業。這類別學生的生涯規劃方向是非常清楚
,他們可以較易向着一個明確目標前進,不過,要留意的是,這類學生或許已確認自己的能力
及興趣,仍需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去繼續發展,才能真正學有所成。
雖然第四類是最理想的組合,但甚少學生能在初階段已達至這組合,大家必須讓學生知道生涯
規劃需要有此成長過程,亦正是人生成長過程中,不斷從學習及經驗中從一類的狀態慢慢蛻變
成形!

分類
家長園地

書寫能力小訓練

撰文: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心理諮詢師程衛強先生
「他的字永遠都寫不到在線上,全部會『飛』的!」
「他的字都不能寫在格裡,通常一個字『霸』兩個格!」
「他寫字時經常跳行或跳格!」
「他寫字時好像不夠力似的,字跡淺得幾乎看不到了!」
這是都是很多孩子在K2學習寫字時的寫照。孩子在書寫時,需要很多能力的配合,最簡單的
,是小手指肌肉的力量及靈活性(精細動作)。如果精細動作訓練不足,孩子可能會出現寫字
或執筆無力等情況。家長可如何處理和訓練呢?很簡單,就是從小便讓他們多玩泥膠、黏土和
麵粉等玩意。

其次,視覺空間及眼球的控制,對抄寫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一般的球類活動是極佳的訓練項目
,透過視覺追蹤並作出擊(或踢)球的動作,也是一個很天然和有趣的訓練。除此之外,找不
同遊戲(找出兩幅圖畫的不同之處)、迷宮遊戲(先用眼找出路,然後才用筆連線)等,也對
眼球的控制能力有所脾益。
在抄寫練習中,手眼協調當然也不可忽視!拋接豆袋、釣魚遊戲、倒水練習和剪紙等,對手眼
協調幫助也很大。
些遊戲應該在甚麼時候開始進行?每天需要「操練」多久?其實,當這些遊戲在孩子懂得和能
夠玩的時候,家長便可以與他們玩了。而且,家長應以孩子的意願為基礎,當孩子不想玩時,
家長便應該轉換遊戲,而並不是硬性要求進行多久。筆者的理念是,透過日常的遊戲,孩子便
可以獲得一定的技巧,避免問題出現,而不是進行補救式的操練。否則,多好的遊戲也會變得
乏味無趣,是受苦多於享受吧!

分類
家長園地

究竟是濕疹定皮膚敏感?

家長錦囊

撰文:楊明霞中醫師

 

踏入初秋,除了開始感受到一陣陣涼風外,也同時察覺到四周的朋友開始「身癢」,皮膚問題又找上門了!不少人因而急急求診,並不斷查詢是否已患上不能根治的濕疹。雖然濕疹本身就有不同類別,但從發病機制來看,與皮膚敏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究竟皮膚敏感與濕疹又應如何識別呢?濕疹又是否這樣可怕呢?

  • 病發的原因

濕疹 (eczema) 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炎,不具傳染性。中醫稱濕疹為「濕瘡」,是很常見的皮膚病。濕疹的內在因素包括體質、情志和腑臟功能失調,而外在因素則包括風、濕、熱阻於肌膚。「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人體的正氣虛弱,自身免疫系統功能低下,風濕熱邪浸淫於肌膚,便會形成濕疹或加重濕疹。

而皮膚敏感又稱蕁麻疹,發病與某些食物敏感或接觸物有密切關係,常見的皮膚敏感有兩類,包括接觸外來物的刺激而引發肌膚的過敏,例金屬、塵螨和化學物質等致敏原。第二個原因是食物敏感所引發不同程度的皮膚敏感問題,而出現紅斑、乾燥和脫皮等狀況,痕癢之餘更會有抓到「一撻撻」的情況。

  • 患處外形的不同

在皮疹的形態方面,皮膚敏感一般會在患處出現泛紅,甚至風圑,搔抓後會加劇。急性期的濕疹會出現紅疹、滲液和出血等情況,慢性濕疹則會出現角質層增厚,表面凹凸不平,不經搔抓亦會出現乾燥,甚至乾裂的情況。這些增生的角質層一但被抓脫,除了會出血外,更會出現滲液的情況。而且,濕疹可生於身體任何部位,例如耳、頭、面、手、臍部和小腿等地方,但卻對稱分佈,患者會感到非常痕癢,當用手搔癢時常引致皮膚糜爛、滲出瘡液甚至含濃,而且反覆發作,使皮膚表面變得粗糙,瘡痂隆起。

 

  • 治療方法殊途同歸

皮膚問題主要與風、濕、熱三種邪氣有關,特別是濕邪,濕可蘊熱,發為濕熱之證,久之濕則傷脾,熱則傷陰血,而致虛實夾雜之證。由於患者先天稟賦(即先天賦予的體質因素)不耐,脾胃受損,失其健運,濕熱內生,又兼受風邪,內外兩邪相搏,風濕熱邪浸淫肌膚所致。患者的體質一般屬於先天性脾胃虛弱型,當進食過量辛辣和蝦蟹海鮮等高刺激性的食物,又或於夏季大量進食生冷食物,以致濕毒困身,便容易引致脾臟運化失常,增加患上皮膚敏感的機會。

所以,戒口對皮膚問題的治療十分重要。皮膚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應禁食「發物」。「發物」是指能誘發皮膚病患者出疹,病情加重的食物,發物主要包括海鮮類、牛肉、甜食、辛辣及酒等食物。病者亦應避免各種刺激皮膚的因素,例如抓癢、用鹼性強的肥皂、沖涼液或過熱的水洗澡,另外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射患濕疹的地方及做出汗太多的運動等都會對濕疹有紓緩作用。

分類
家長園地

健康護脊運動 大人小朋友都適合

家長錦囊

 

撰文:Dr. Kong專業團隊註冊物理治療師方偉筠

 

家長要避免子女養成以下不良的姿勢,影響脊部發展:

 

當小朋友做功課時,應該避免側向一邊坐,因為這種姿勢容易令脊部左右用力不平均,引起脊柱側彎等脊部問題;同時亦應該保持頸部腰部挺直。

當小朋友使用電腦時,頸部亦不應過於向前傾看顯示屏,因為這樣會容易令頸部勞損。家長亦應提醒小朋友保持頸部及背部垂直,並選擇可調校高度和配備椅背及扶手的椅子,以承托背部手和手腕。另外,顯示屏亦需要置於不高於眼睛的位置。每使用電腦 30 分鐘,就應該作適量的休息。

當搬運地上重物時,應該避免向前彎腰搬運地上的物件。首先,作半蹲姿勢,須保持腰部挺直。然後,雙手拿著重物,使重物盡量靠近身體。最後,用大腿肌肉站起,腰部保持挺直。

伸展頸部運動 

功能:有助紓緩頸部肌肉之緊張

步驟:首先,頭部轉向左右兩邊,各維持 10 秒。

   然後,頭部向上下方向望,各維持 10 秒。

   接著,頭部側向左右兩邊,各維持 10 秒。

   整套動作每天重複 10 次。

伸展膞頭運動

功能:有助紓緩肩膞肌肉緊張

步驟:手放肩膞,手肘向前後方向各轉動 10 次。

伸展胸肌

功能:有助伸張胸前肌肉,改善寒背

步驟:緊握雙手在背後,盡量提高雙手,維持 10 秒。每天重複動作 10 次。

伸展腰背肌肉

功能:有助紓緩腰背肌肉緊張

步驟:首先雙手放在膝頭,然後向前彎腰,維持 10 秒,再慢慢回復站立姿勢。

   雙手撐腰,再向後彎腰,維持 10 秒,慢慢回復站立姿勢。

 整套動作每天重複 10 次。

 

伸展體側肌

功能:有助紓緩腰部體側肌緊張

步驟:首先雙手撐腰,腰部轉向左右兩邊,慢慢回復站立撐腰姿勢。

   每一個方向維持 10 秒。

  然後,舉起左手向右彎,維持 10 秒,再慢慢回復站立撐腰姿勢。

  舉起右手向左彎,維持 10 秒,慢慢回復站立撐腰姿勢。

  整套動作每天重複 10 次。